
當少年遇上紅色歷史,當課堂搬到實踐現(xiàn)場,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次渠家園校區(qū)五年級的同學們來到了北京航天科普教育基地,在這場紅色實踐活動中,穿越時空,與革命先輩對話,讓紅色精神在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
老師宣講動員,授予每班班級稱號及隊旗點燃學生熱情。在基地的晨光里,老師激情宣講,將革命先輩的故事娓娓道來。當各班接過專屬班級稱號的隊旗時,同學們眼神堅毅,熱血沸騰——從這一刻起,他們就是傳承紅色精神的“小小先鋒隊”,紅色實踐的大幕正式拉開!
“推起小推車,扛起扁擔筐”,同學們化身“戰(zhàn)地后勤兵”?此坪唵蔚奈镔Y轉運,卻讓大家汗流浹背——崎嶇的“山路”、沉重的“物資”,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艱難。親身實踐后,大家才真切懂得:抗戰(zhàn)時期,后方群眾靠著一雙雙手、一輛輛小車,為前線筑起了堅實的物資保障線。
戰(zhàn)場之上,生命救護至關重要。在“戰(zhàn)場救護安全教育”環(huán)節(jié),同學們認真學習傷口包扎、心肺復蘇的操作要領。當稚嫩的雙手在模擬人身上練習按壓、包扎時,大家深刻體會到:掌握急救技能,既是對生命的敬畏,也是革命先輩“不放棄任何一個戰(zhàn)友”的精神傳承。
戰(zhàn)爭之后,農耕生產是重建家園的希望。同學們手握鐵鍬,躬身種下小麥種子。翻土、播種、覆土……每一個動作都凝聚著對“戰(zhàn)后重生”的理解——就像革命先輩在戰(zhàn)火后重建家園一樣,唯有辛勤耕耘,才能收獲希望的果實。
“軍民團結一家親”,在舞龍、竹竿舞的互動中,同學們體會到革命時期軍民并肩作戰(zhàn)、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。龍身翻騰、竹竿輕響,每一個動作都傳遞著團結的力量,正如當年軍民同心,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。
瞄準、扣動“扳機”……同學們在軍事射擊體驗中,感受軍人的精準與堅毅。每一次瞄準,都是對專注力的考驗;每一次“射擊”,都是對自我的挑戰(zhàn)。在這個過程中,大家明白了:革命勝利,離不開軍人的過硬本領與頑強意志。
以“戰(zhàn)后生產”為靈感,同學們動手繪制環(huán)保袋。將廢舊材料變身為實用又美觀的環(huán)保袋,既踐行了綠色理念,也傳承了革命先輩“自力更生、廢物利用”的智慧,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(fā)新的活力。
走進田間,一個個金黃的南瓜掛滿藤蔓。同學們親手采摘,感受勞動的喜悅。這不僅是豐收的果實,更是一天紅色實踐的“成果驗收”——從歷史感悟到實踐體驗,大家在勞動中收獲成長,讓紅色精神在心底結出沉甸甸的果實。
一天的紅色實踐,五年級的同學們在一個個活動中觸摸歷史、感悟精神。從烽火戰(zhàn)役到戰(zhàn)后生產,從軍民團結到自我錘煉,紅色基因已悄然融入血脈。愿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次渠家園校區(qū)的少年們,以這次實踐為起點,傳承紅色精神,勇?lián)鷷r代重任,在成長路上書寫屬于自己的“英雄篇章”!
版權聲明:
本站資訊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果侵權,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