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2月10日,在巴南區(qū)圖書館舉行的重慶市圖書館學會第八屆學術研討會上,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的范并思教授,以《圖書館促進全民閱讀的理論與實踐》做了主旨報告。
一個被圖書管理員改變命運的人
閱讀,究竟能不能改變?nèi)说拿\?肩負閱讀推廣職責的圖書館怎么改變一個普通人的命運?
范并思教授舉了這么一個真實發(fā)生的故事。生活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Neal,由于種種原因,16歲的他對上學并沒有興趣,他逃課了。玩耍到了學校圖書館,在書架上,他看到了非裔美國作家Frank Yerby的一本書《歡樂谷的寶藏》。看到這本書的他,把書偷偷帶走了。在得知這一情況后,圖書館的管理員準備告訴小男孩,書不用偷,是免費借閱的。但圖書管理員M.Grady和同事打了個賭,她認為這孩子之所以會偷偷帶走書,可能是不希望別人知道他看這本書的行為。
于是,趁著周末時間,兩位圖書管理員開車200公里,又在其他地方找到了作家Frank Yerby的書,悄悄放在書架上。正如圖書管理員M.Grady所想,孩子又來了,把書放回了原位,他發(fā)現(xiàn)原位竟然還有這位作家的書,又將書偷偷帶走。
后來,在圖書管理員M.Grady的葬禮上,偷書的小男孩來了,他說自己的成功歸功于M.Grady,因為她使他形成享受閱讀的習慣,使他能夠進入法學院并且能夠生存。
因為養(yǎng)成閱讀習慣的小男孩,回到了學校,考上了法學院,最終成為了法官。
一個誤區(qū) 重指導輕服務
在范并思教授看來,圖書館是公益性服務機構(gòu),服務是最重要使命。
圖書館服務全民閱讀,就是要為公眾閱讀提供便利的閱讀環(huán)境,豐富的閱讀資源,并通過主動的、干預性的服務,幫助不愛閱讀的人愛上閱讀,不會閱讀的人學會閱讀,使閱讀有困難的人跨越閱讀的障礙。
而現(xiàn)在部分圖書館人自視清高,不愿承認圖書館的服務地位,更愿意用“閱讀指導”取代閱讀服務。
他說,“有些圖書館把一些年齡大的孩子弄到圖書館做繪本閱讀活動,繪本閱讀是不識字小朋友的讀物。而這些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已經(jīng)識字,我們要做的是雪中送炭,要把不來圖書館的人吸引到圖書館,讓他們養(yǎng)成閱讀習慣!
一張指導表 不同教育階段閱讀內(nèi)容不同
范并思教授稱,原本已經(jīng)識字的小朋友,就應該通過文字來閱讀。
他列舉了一張閱讀教育各階段推重點的表。表格顯示,在嬰幼兒階段,主要是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閱讀興趣;而到學前階段,則是閱讀的態(tài)度與習慣;在小學低年齡,就主要是學習能力;到小學高年級以及中學階段,則是閱讀學習新知。
“因為我們所說的閱讀能力,不只是識字能力,包括信息獲取、理解和分析的能力。怎么讀得進來,那是學校的事,學校教孩子們認字。怎么分析和辨別假新聞等的能力,就是我們圖書館的責任了。”
來源:該文章轉(zhuǎn)自騰訊網(wǎng)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版權(quán)聲明:
本站資訊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果侵權(quán),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