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6年12月16日,上海市市西中學第二任校長、全國教育系統(tǒng)勞動模范陳孟昭在靜安區(qū)中心醫(yī)院去世,享年85歲。
在眾多杰出人物辭世的2016年,一位中學老校長的去世或許很難引起大眾的關注。但如果認識到市西中學在上海乃至全國中學中的特別之處,以及這種特別之處與老校長陳孟昭的關系時,我們就會對陳校長充滿敬意。
撥亂反正,重建教學秩序
陳孟昭,1931年11月24日出生于 浙江鄞縣,幼年喪母,1949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學讀書時,加入地下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,參加了一系列迎接上海解放的工作。1949年上海解放后,陳孟昭先后在上海第一女子中學、膠州中學擔任領導職務,1977年至1987年在上海市西中學擔任校長。
市西中學系1946年由原公立暨漢璧禮僑童男校與女校合并后更名而來,首任校長為留美碩士趙傳家。趙傳家擔任校長一直至“文革”結束前夕的1974年,奠定了市西中學“好學力行”的校風和品質。
陳孟昭于1977年始任學校的黨支部書記,次年轉任為第二任校長。她接手的市西中學,和全中國大多數學校一樣,剛剛經歷了十年的動蕩,百廢待舉。如何盡快恢復教學秩序是她不得不面對的課題,其中的關鍵則是對那些在“文革”中被“審查”、被“處理”的人員進行平反,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。
她先是組織專人對這些教職工和其他提出申訴的人員逐一進行復查。整個復查工作歷時七年,先后有41人落實了政策。另外就是對抄家物資的處理工作,期間,全部落實結案105戶,查無此人1戶,尚待落實4戶。
“在這個過程中,她認真對待每一位同志的申訴意見,認真執(zhí)行政策,做好善后工作,得到了全校教工的贊揚,特別是深得被復查同志的認可!笔形髦袑W現任校長董君武說。
事實上,這項工作并沒有想象的容易。市西中學現任黨委書記方秀紅原來對這段歷史并沒太深感觸,直到學校編寫校史,搜集材料的過程中,她才發(fā)現陳孟昭的工作是多么出色。
“我在市西擔任書記后,沒聽到一個老教師對她平反冤假錯案工作有抱怨,沒有人說她處理得不公,都說陳老校長是站得穩(wěn)、行得正的好校長。反而是偶爾會聽到兄弟學校的退休老師抱怨,曾經被抄家,但在落實政策時沒有得到歸還等等諸如此類的不公待遇!狈叫慵t說。
在她那里,“全面發(fā)展”不是空話套話
“文革”的結束,使得整個社會的教育秩序得以逐漸恢復,“知識改變命運”又成為了具有高度社會認同的理念。但同時,很多考生與家長也把讀書考試看成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,社會也普遍地把升學率高低作為是衡量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,不少學校頂不住這些壓力,出現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。
但是陳孟昭認為,“辦學一定要把辦學思想搞端正,重點中學就重在全面質量上”;“以教學為中心,貫徹德智體全面發(fā)展的方針,是學校工作的一條根本規(guī)律”;“對全面發(fā)展的培養(yǎng)目標不能動搖,不能含糊”。
其實,在每個中小學幾乎都能聽到、看到類似的表述,但到最后很可能只是停留在校領導的講話中、教學樓墻上的標語里。陳孟昭和她領導的市西中學則是真的在做。也正因此,在1980年的全國重點中學會議上,“市西經驗”被推介給了全國的中學教育工作者。
具體來講,在就任之初,陳孟昭就特別重視課外活動,覺得這是“充分發(fā)展學生志趣、特長和才能的重要陣地”,“是學校實現全面發(fā)展培養(yǎng)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”。1979年,市西中學建立了15個課外活動小組,1980年有31組,參加人數為1029人,1984年與1985年則達到了39個組。
陳孟昭繼承并發(fā)展了趙傳家對體育的重視,在她看來,體育不僅關乎學生的體格,也是鍛煉學生品格的手段,是“全人教育”不可缺少的一環(huán)。她不僅要求無論何時都要保證體育課的課時,還在1980年代就在學校日;顒又屑尤肓嗽珏憻。方秀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,市西中學85屆校友、現任靜安區(qū)教育局局長的陳宇卿經常說,在讀書時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早晨的800米早鍛。在這樣的理念和實踐下,市西中學先后兩次被評為“上海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”以及“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”。
另外,在1980年代初,陳孟昭就提出要使課堂教學能達到既減輕負擔又提高質量的目標。這使得市西中學到現在都保持著“根據教育規(guī)律辦學,嚴格控制教學課時總量”、“反對整個班級集體補課,重視分層分類和個別輔導”的傳統(tǒng)。
董君武認為,陳孟昭是真正把德智體全面發(fā)展教育落到實處去的,這也是她留給市西中學的寶貴遺產。
“我們在‘好學力行’校訓引領下,站在陳老校長的基礎上不斷傳承,利用更好的條件,想方設法讓孩子們生動活潑地發(fā)展。我們現在有40個社團,每學期有100多場微型講座,有18個不同類型的創(chuàng)新實驗室,除體育課實施專項教學之外,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足球、籃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比賽……也就是說,嚴格執(zhí)行市教委每周35節(jié)課時的規(guī)定,其余更多地時間和空間就交給學生充分地自主發(fā)展。”
教育是為學生成才,而不是為上名校
陳孟昭在市西中學擔任校長一職將近十年,后階段的三四年,她的一個工作重心是課程整體改革實驗。通過包含課程結構、第二課堂、思想品德教育、考試制度、體育工作等方面的綜合性改革實驗,她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系統(tǒng)的教育體系。
這樣一種現代的、先進的教育體系的確為市西中學的發(fā)展打下了基礎,并且籠罩其上的精神內核更使得市西中學葆有了獨特的品質。這個精神內核就是陳孟昭所總結的“為學生成才而教育”。
也就是說,無論是搞體育、搞課外活動,還是改革課程,或者是現在市西中學不斷推出的“免修制”、“思維廣場”、“個別化輔導”等等,一切的手段和方法,一切的行動都是以“為學生成才”為最高教育目標。而今天,市西中學明確提出的“學校教育的任務就是:為了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”,與陳孟昭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。
曾有一則報道,美國人組織一個考察團到中國,他們去頂尖高校考察,問學生為什么報考這所大學,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“因為高考分數考到了”。
“美國人據此判斷:中國的未來并不可怕,他們覺得中國最優(yōu)秀的學生不是基于自己的興趣和追求,而僅以分數選擇大學和專業(yè),他們的未來發(fā)展勢必受到制約,并進一步影響中國的未來!倍浜头叫慵t對此都心存憂慮。
“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到了大學,會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,今天抑郁了,明天放縱了,或者一到畢業(yè)就彷徨了,根子可能就在于塑造基本人格的中學階段出了問題!狈叫慵t頗為感慨。
市西中學的一類本科率常年穩(wěn)定在80%以上。對此,方秀紅表示,市西中學在陳孟昭校長承前啟后下,一代一代市西人堅定不移著眼學生身心健康、全面而富有個性發(fā)展,這讓所有市西師生和校友倍感自豪。通過各種措施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內在需要和發(fā)展動力,開展適應學生個性的教學,學生的能力和素養(yǎng)一定可以充分的提高,在這一過程中,升學率必在其中。
就如一位市西中學畢業(yè)生所言:“市西十分注重素質教育與人文情懷。高一的東方綠舟軍訓、南京考察,高二的學農、見習居委主任,高三的學工掃大街、形勢考察……市西的精氣神是自由的。無早修,無晚修,高一高二無月考,周末假期不補課?傊沂謶c幸現在的我回憶起高中時代,不只是成堆的卷子!
上海市市西中學原黨支部書記﹑校長﹑中共黨員、中共靜安區(qū)教育離休第一黨支部書記﹑全國教育戰(zhàn)線勞動模范﹑離休干部陳孟昭同志,不幸于2016年12月16日23時21分在靜安區(qū)中心醫(yī)院逝世,享年85歲。
陳孟昭同志1931年11月24日出生, 浙江鄞縣人。1949年4月,她在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學讀書時,加入地下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,參加了一系列迎接上海解放的工作。同年11月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,195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擔任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學團總支書記。1952年11月,陳孟昭同志走上教師崗位,在上海市滬西中學任教至1953年9月;1953年9月至1959年10月,任上海市滬西中學黨支部書記,1952年至1956年期間,在上海教育學院政教系進修學習;1959年10月至1977年9月,任上海市膠州中學黨支部書記﹑副校長;1977年9月至1987年10月,任上海市市西中學黨支部書記﹑校長,兼全國學校管理學會理事會理事,至退休,1989年3月批準離休。
市西中學的老師至今記憶猶新,當年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潮流中,陳孟昭校長提出,學校的教育目標應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,使之成為品學兼優(yōu)、知能俱全的人材。要求為求知而學,為成材而學。1980年她在全國重點中學會議上作經驗介紹,1984年帶領教師在初中進行課程改革的試驗,學生素質得到提升。期間,她發(fā)表了《校長要指揮若定》﹑《從傳統(tǒng)教育到現代化教育的轉變》﹑《校長的人際關系》等文章。1985年被《文匯報》評為上海市文匯園丁獎,1986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教育戰(zhàn)線勞動模范。
離休后,陳孟昭同志擔任靜安區(qū)教育離休第一黨支部書記,并先后從事中小學教師獎勵基金會﹑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﹑靜安區(qū)關心下一代講師團等工作。2001年被評為上海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;2004年被評為靜安區(qū)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;2006年獲上海市教育系統(tǒng)關心下一代工作榮譽獎。陳孟昭同志她追求真理、政治堅定、理想永存;她嘔心瀝血、教書育人、為人師表;她嚴以律己、襟懷坦白、身正為高。她的一生,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對崇高理想的信念和追求,踐行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憧憬和奉獻。
陳孟昭同志生前立下遺囑,遺體捐獻醫(yī)學科學事業(yè),值得我們敬重和永遠的懷念。
版權聲明:
本站資訊來源于網絡,如果侵權,請與本站聯系。